游客
题文

下图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意图,根据信息完成下列几道题。

(1)上图方框的横线上应填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学表示:2个氢原子   ,3个水分子     
(3)下列有关铁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26  ②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③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④人体如果缺乏它可能会患贫血症⑤铁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活性炭 B.乙酸铅 C.橡胶 D.油脂 E.淀粉 F.铝合金 G.石蜡

(1)可用于制造飞机的金属材料是  

(2)通过吸附除去水中有关杂质的常用物质是  

(3)大米、面粉和土豆等食物的主要成分是  

(4)能使蛋白质结构破坏、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盐是  

(5)由石油分馏能够得到的物质是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  种元素。

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②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③2个氯分子  

④海水“制碱”的“碱”  

(2)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厨房中小餐桌有的是用玻璃钢制作的。玻璃钢属于  (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②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某些盐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研究主题:探究FeC1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

相关信息: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Fe和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Fe3O4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实验一: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①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  

②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由实验启示,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  (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2)实验二: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

①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  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3)实验三: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

①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  (答1点即可)。

②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  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  

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4)拓展延伸

①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红褐色物质,可向其中滴加少量的  溶液。

②结合已学知识,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Fe2O3发生还原反应时,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一般呈  (填“上升”或“下降”)的变化。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  ,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2)A的俗称是  ;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是  

(3)I的用途是  (答1点即可);H在F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  测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