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以下材料、试剂和器具(但不一定都能用上):
①材料:大小相同的新鲜鸡蛋多只。
②试剂:11种酶溶液(a.二肽酶、b.蛋白酶、c.DNA酶、d.RNA酶、e.脂肪酶、f.磷脂酶、g.淀粉酶、h.纤维素酶、i.麦芽糖酶、j.蔗糖酶、k.乳糖酶等,这11种都是用鸟类的生理盐水配制而成的、质量分数均为2%的酶溶液。除纤维素酶以外,其他酶来自于羊的体内。这些酶的作用是:二肽酶能水解二肽,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依次类推),蒸馏水,鸟类的生理盐水(0.75% NaCl溶液),食盐。
③器具:玻璃棒、解剖针、100ml烧杯、碟子等多件,恒温箱。
请你回答或设计相应实验。
(1)将一个没有受精的鸡蛋敲裂并置于一个碟上,可清楚看见蛋白和完整的蛋黄两个部分。
,可说明蛋黄外有一层膜的存在。
(2)将第二只鸡蛋敲裂并置于一个碟上,可清楚看见蛋白和完整的蛋黄两个部分。
,可说明细胞质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3)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探究性实验,以分析推测质膜的化学成分。
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根据生物体内的细胞内外两侧存在大量的液态水,细胞膜在水中仍具有特定的形态而不完全溶于水的事实,结合不同物质水溶性的特点,可以推测组成质膜的分子很可能是属于 (备选:水、无机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较大分子有机物)。如果这时将这些物质 ,质膜 。所以在设计这个探究性实验时,先将蛋黄浸没于烧杯的 中,观察是否会破裂;再依据 的特点,加入适量的 ,观察蛋黄是否会破裂:如果会破裂,说明质膜中含有蛋白质分子。以此类推,分析、推测质膜的其他成分。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 个100ml的烧杯,并编为A、B、C……,分别加入30ml的 ,再依次加入2ml的 (如果加入的是某种酶,请一定用字母代表)。
第二步:在每一个烧杯中分别放入一个完整的蛋黄(尽量去除表面的蛋清,并保证整个蛋黄浸没于生理盐水中),然后都置于37℃的恒温箱(或者具有30℃左右以上的室温环境)中。
第三步:15min后观察每一个烧杯中蛋黄是否有破裂现象。根据已发生破裂的蛋黄所在的烧杯中的
判断质膜的组成成分。
重复上述实验五次,以得到确切的实验结果,最终分析推测出质膜的成分。
(4)预期上述实验的最可能结果:加入了 (请写加入的物质名称,不写代号)的烧杯中的蛋黄容易发生破裂。
(5)利用上述用具、材料和试剂,根据渗透作用原理,请你再设计一组简单的实验,验证动物细胞是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的,并预计实验结果。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②预计结果: 。
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如图中I、II、III曲线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的是曲线________。 曲线III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宜采取_______保护的措施。
(2)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生物进化;一旦种群间出现________,说明新物种形成。
(3)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处于T2到T3阶段、且其他条件不变时,则前一营级的能量会_________;处于同一一营养级不同物种之间属于_______关系。
(4)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___________的功能。
下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C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请回答:
(1)图中A是______,在调节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它和乙烯的关系是_____。
(2)“a浓度”比“b浓度”______(高/低)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苗的正常生长是________的结果。
遗传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病调查的问题。
(1)为了解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发病率,某班同学在全校学生及其家庭中开展调查,应选择的遗传病是___________(原发性高血压/高度近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如何处理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尔芬氏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小组同学对某女性及其家庭成员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在方框中绘制该家庭遗传系谱图。
通过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马尔芬氏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两种,是受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
从上述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现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_______。
下面是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请分析作答:
(1)下表为某植物发育情况不同的A、B两组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
叶片A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_______;②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叶片B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_。与A相比,B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____。
(2)图一是利用通气法来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装置(装置中通入空气中的C02浓度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将适量叶片置于同化箱中,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照强度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缓慢流动,并用C02分析仪测定M、N两处气体中C02浓度的变化。
①若图一中M、N两处气体C02浓度相同,则叶片的___________。
②如果将该同化箱放在黑暗条件下,测定M、N两处C02浓度的差值,可反映出________的大小。
(3)在图二中,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U)遮光,另一部分(V)不遮光,并设法使两部分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用适宜光照射6h后,在U和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单位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为Mu和Mv(单位:mg)。则该植物叶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______mg/h/单位面积。
为探究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选用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基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上图“印章”将培养基1中的菌群对应“印”在培养基2、3上培养。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上的菌落挑出少量移入试管4中,反复几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推测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并分析说明理由:。
(2)培养基3、7、11中的菌落具有特性。逐一比较3号和2号培养基、7号和6号培养基、11号和10号培养基后发现,两培养基菌落数越来越接近,说明。此现象的形成是的结果。
(3)4号、8号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12号试管中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有等基本成分。
(4)微生物实验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通常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标号依次是。(①高压蒸汽灭菌②灼烧灭菌⑨化学消毒)
(5)若一培养基中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物质 |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
|||||
突变体 |
A |
B |
C |
D |
E |
G |
l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表示生长一:表示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