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开始                名余曰正则兮:名字
B岂维纫夫蕙茝: 绳索                 彼尧舜之耿介:光明正大     
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正直敢言的样子 及前王之踵武:脚后跟
D后悔遁而有他:逃跑                 伤灵修之数化:屡次
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路幽昧以险隘         ③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②夫唯捷径以窘步       ④夫唯灵修之故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下列各项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人以大量笔墨交代家世出身,意在塑造血统高贵、身世不凡、器宇轩昂的自我形象,意在表达自己承担厚望,有辅君爱民、强国兴国的巨大责任感。
B.诗歌中大量使用比喻手法,如以申椒、菌桂、蕙茝、荃等香草喻德才兼备的贤臣,以灵修喻国君,使诗人的情感抒发含蓄优美,生动形象。
C.诗人用“三后”、“尧、舜”等明君与“桀、纣”等昏君进行对比,旨在借古劝今,委婉劝告楚王仿效明君任用贤臣,远离奸佞,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D.诗歌以六、七言为主,句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大量的“兮”字,使全诗的旋律回环往复,具有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训练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进仕,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无怀氏、葛天氏均是上古社会帝王。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自(yù)曾不情(lìn)其志(lè)
B.然(xiāo)衔赋诗(shāng)天氏(gě)
C.酒(shì)短穿结(hè)读书(hǎo)
D.娄(qián)瓢屡空(dān)如也(ān)

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B.
C.
D.

下列各组划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登峰饮辄醉
B.颇示已此其不在小
C.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在必醉
D.不吝情去留而计其长短不盈寸

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B.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懂个大概。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酒招待他。
D.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
关于本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渊明。
B.本文描绘的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知识分子形象。
C.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亲朋好友家饮酒时总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辞。
D.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因而受到了黔娄妻子的赞赏,称他不因为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富贵而到处投机钻营。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慕君之高义”

A.以吾两人在也 B.见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

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翻译下列语句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⑤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文言断句(用/给下面文言语段断句)(每断5分,共20分)
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尝 在 蕺 山 见 一 老 姥 持 六 角 竹 扇 卖 之 羲 之 书 其 扇 各 为五 字 姥 初 有 愠 色 因 谓 姥 曰 但 言 是 王 右 军 书 以 求 百 钱 邪 姥 如 其 言 人 竞 买 之
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献之工草隶善丹青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子敬五六岁时学书右军潜于后掣其笔不脱乃叹曰此儿当有大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深意的《诗经》了。
【注】①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句大意是,君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 要切磋琢磨。
与孔子交谈,子贡得到了怎样的修身启悟?
“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一种学习方法,试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学习之法,并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的认识。(15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而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诸路使者令举不法按:追究,查办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之遣:发配
C发八,永德不能复难:为难
D族人欲增年以图速,鼎不可仕:做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父死,分诸子财私见张良,具告
C.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糜鹿
D.仁宗闻,不说悟已往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黄河以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译文:
②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
译文:
③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译文: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B.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C.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D.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