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如图示,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水中的月亮( )
比天上的月亮小
B.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经过较小井口后的小孔成像
C.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现象
D.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现象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小球的动能大小 |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
C.在选择实验器材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 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
如图所示是某个四冲程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冲程,由图中情况可判定这个冲程:
A.是排气冲程 |
B.是做功冲程 |
C.正在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D.不是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
下列都属于表示物质的物理属性的一组是 ( )
A.时间、长度、硬度 | B.长度、质量、密度 |
C.质量、密度、比热容 | D.硬度、颜色、气味 |
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
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能被肉眼看到 |
B.一切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射的红外线较多 |
C.物体在常温下不会发射红外线,只有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才发出红外线 |
D.红外线能使荧光粉感光,能用来鉴别真伪钞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