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为探索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下列信息:
信息1: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信息2:下图分别是海水和人体中部分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水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钠元素。 我国青海湖是个内湖,其湖水是不能流到大海中,湖水与海水相似也是咸的,而地球上多数的湖水是淡的。从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规律和水的天然循环的角度看,海水中钠元素的含量比较高的原因是                   
(2)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海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填“大”或“小”)          。                                                                               
(3)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                 ,原因是                      
(4)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的原因是        
(5)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中NH3可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N a C l N a 2 C O 3 H C l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只有 N a C l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是 N a C l H C l
猜想(四):废液中的溶质是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 A g N 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二)正确。小强的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是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②氯化钙溶液③稀盐酸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 N a C l H C l ,根据 H C l 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 N a C l 固体。此方法的缺点是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 C O 2 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该同学连接装置 A 的目的是。我认为:在此实验中(填"有"或"没有")必要连接此装置。
(2)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通入 C O 2 气体时,在 B 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装置 B 在初中化学中常用来检验 C O 2 气体,是因为 C O 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实验过程中,在 C 处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

某同学设计的"从含铜电缆废料中提取铜"的实验方案如下: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写出步骤③和步骤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③:
步骤⑤:
(3)此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有

现有以下七种微粒:①H ② H + ③O ④ H 2 O 2 O H -  ⑦ H 2 O
请将符合要求的微粒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电解水得到的产物是
(2)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微粒是
(3)不含电子的微粒是
(4)所含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是

四支试管中盛有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同时加入大小、厚薄相同的甲、乙、丙、丁四种金属薄片。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若乙是锌,丙是初中化学学过的一种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写出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