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含量,能测出古代物品所处的年代。
C中的“14”是指碳原子中的 ( )
A.质子数 | B.质量数 | C.电子数 | D.中子数 |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2H++2e— ===H2 ↑ | B.Fe-2e—===Fe2+ |
C.2H2O+O2+4e— ===4OH— | D.Fe-3e—===Fe3+ |
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4个实验,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的盐酸反应时,两者快慢相同 |
B.盛有相同浓度双氧水的两支试管,一支加入MnO2放在冷水中,一支直接放在冷水中,前者反应快 |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下,发现强光下的浓硝酸分解得快 |
D.升高温度,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原因是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
B.放热反应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 |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ΔH不同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
C.废电池需回收,主要是要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
D.升高温度可降低活化能 |
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丙可能属于两性氧化物 |
B.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且戊为碱,则丙只能为Na2O2 |
C.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作用 |
D.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丙<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