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阅读文言文《千金买骨》回答8~11题。
千金买骨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君之             (       )  
以报君    (        )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马(       )   
④岂千里哉  (        )
(2)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有以千金求千里马”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俱假山显(《于园》) B.岁大穰(《以虫治虫》)
C.吾欲辱之,何也 (《晏子使楚》) D.何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 是 昭 王 为 隗 筑 宫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根据选文内容,请谈谈燕昭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天下莫能当()(2)使赵不将括 ()
(3)赵括代廉颇()(4)秦悉之 ()
翻译下列句子: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请你将赵括与方仲永做一番比较。

课内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父焉 ()(2)指物作诗立()
(3)父其然也()(4)日仲永环谒于邑()
翻译划线的句子。
用文中的话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下列各项中“而”字解释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援弓缴而射之

选出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B.与朋友交而不:相信
C.思而不学则:有害
D.不昼夜:舍弃

选出译句不正确的一项(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B.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C.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很高兴吗?

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传不习乎 B.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不是谈论学习态度的一句是()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人不知而不愠 D.温故而知新

陕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军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归其大军。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从百骑出()吾大军数十里()
胡骑不敢击()是时暮( )
翻译下列句子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不走,用坚其意。
从文中可以看出李广为将有怎样的品质?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列粗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陈胜、吴广乃谋曰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A.就(用)丹砂(在)红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赠送的鱼的肚子里。
B.就(在)红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C.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D.就(用)丹砂(在)红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并吃掉了。

对文意的叙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征召穷苦百姓去镇守渔阳,陈胜、吴广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因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都被滞留在大泽乡,以致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B.秦法规定,戍边的人如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一律要砍头。陈胜、吴广都在砍头之列。
C.陈胜认为,秦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扶苏。但扶苏竟被他弟弟二世杀死了。陈胜和吴广商议,决定冒充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带领九百戍边之人起义反秦。
D.为了给起义作舆论准备,陈胜、吴广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书鱼腹”,二是“篝火狐鸣”,结果士卒们在夜里都惊恐慌乱,人人自危,到处议论,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不敢和他当面交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