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文言文《千金买骨》回答8~11题。
千金买骨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君遣之 ( )
②反以报君 ( )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④岂远千里哉 ( )
(2)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有以千金求千里马”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俱以假山显(《于园》) | B.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
C.吾欲辱之,何以也 (《晏子使楚》) | 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 是 昭 王 为 隗 筑 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根据选文内容,请谈谈燕昭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0~12题。(17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一士人善画()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5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6—9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悉如外人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㈠阅读《论语》五则,完成18—1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说(▲)三(▲)弘毅(▲) 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第三则中的“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你认为,曾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孔子东游()
②孔子不能决也()、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
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孰为汝多知乎?
博古通今: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欲穷其林穷:(2)便要还家要:
(3)处处志之志:(4)欣然规往规:、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
、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