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曰:“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曰:“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曰:“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日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右收燕、赵,济河而南 南:向南面
B.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发:揭发
C.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 善:友善
D.帝拔剑断豕,顾笑曰 顾:回头看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然事亲以孝闻 / 不然,籍何以至此 B群豕突出于林 / 又以其无礼于晋
C.李靖因袭破之 / 因击沛公于坐 D故俭雅与秦王游 / 失其所与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王室的一组是( )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带兵击败突厥立下大功。 |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翻译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①,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治国》)
注:①罪:犯罪。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请结合文中思想内容,简析本文的论证结构和方法。
民富国强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谈谈你关于如何变“民贫”为“民富”的策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①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徼,边界。(选自《四部丛刊》本《荆川先生文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芟而去焉芟:锄除 |
B.然穷其所生之地穷:探求 |
C.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常:平常 |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妄:随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京城人乃宝吾之所薪。 项王乃复引兵而来,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B.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木欣欣以向荣。 |
C.因自谓竹溪主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不可以谐于俗。 |
故燕王欲结于君。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写京师人与南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一贵一贱,形成鲜明的对照;进而推理叙写“绝徼海外人”可能有的态度,从而发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慨叹。 |
B.光禄任君虽身处江南,却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反而在园中“遍植以竹”,并自号曰“竹溪主人”。虽寥寥几笔,却刻画了一个不苟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 |
C.本文既写人又写竹,两相取巧。其竹巧怪不如石,妖艳绰约不如花,绝无声色臭味可好;其人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借人物形象凸显了竹之品质,是本文的艺术特色。 |
D.本文题为“记”,所记的中心事件是舅父任君治园植竹一事,但作者并没有在“记”上大做文章,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对比、衬托,自然托出文章的主旨。 |
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
B.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
C.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
D.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⑵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⑶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二)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犬亟奔至家亟:赶快 |
B.以次进,至陛下以:介词,“依照,按照”意 |
C.张元怪之怪:责怪,叱骂,与“群臣怪之”用法和意义一样 |
D.速延医治之延:请,邀请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若见而不收养 |
B.今为人所弃而死叔父为蛇所啮 |
C.即收而养之欲将更弃之 |
D.荆轲顾笑武阳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对选文内容叙述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献图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的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
B.故事中张元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出于善心收养了一只被遗弃的狗。 |
C.张元也是一个孝顺的人。当叔父斥责他并要再次丢弃狗的时候,张元并没有顶撞而是耐心劝说叔父改变主意,最终留下了狗。 |
D.当叔父夜晚外出赶路被毒蛇所伤,生命危急的时候,幸亏久等不见叔父的张元让狗去寻找及时发现并救了叔父。 |
请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樊哙曰:“……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请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易 曰 积 善 之 家 必 有 馀 庆 昔 颜 氏 将 以 女 妻 叔 梁 纥1而 历 叙 其 祖 宗 积 德 之 长 逆 知 其 子 孙 必 有 兴 者 孔 子 称 舜 之 大 孝,曰:“宗庙 飨 之,子 孙 保 之”,皆 至 论 也。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注: 叔梁纥,人名,孔子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