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分)在进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丁4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学生
操作步骤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
 
 
 
 
 
























请回答:
(1)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将细胞分散开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3)如图是丁同学在使用低倍镜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的视野,欲把图中A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A细胞染色体时,若要提高视野亮度,应调节________和______   __。
(4)丁同学观察时只跟踪分生区的一个特定细胞,没有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膜蛋白功能的差异是由结构差异造成的,导致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2)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多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3)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功能。
(4)图1的四种膜蛋白中,承担受体功能的是
(5)该细胞不能合成胰岛素,其原因是
Ⅱ(8 分)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是对酒精的耐受能力差。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了能利用这两种糖进行发酵且对酒精耐受能力强的酿酒酵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酵母菌培养基要进行倒平板操作,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2)取从自然界中采集的葡萄,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然后按图甲所示过程进行酵母菌的纯化培养。

图乙是经过图甲过程A纯化培养的结果,在培养基上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用编号表示)。研究者在图甲过程C的操作培养过程中,得到了一个经培养后菌落分布如图丙所示的平板,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仅以________ 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不能利用木糖发酵。
(4)从以上筛选得到的活酵母菌中提取DNA ,利用PCR 技术大量扩增获得目的基因。若将1个目的基因分子复制10 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_____个引物。将目的基因连接到具有尿嘧啶合成酶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质粒上,然后将所得的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时,应选择缺乏________ 能力的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
(5)将经上述流程培育获得的转基因酿酒酵母接种在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酒精发酵能力测试。随着发酵的持续进行,若该酿酒酵母能够存活,说明它能________________,即说明所需菌株培育成功。

下面是百度百科关于抗利尿激素(ADH)的部分阐述,请回答相关问题。

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此外,该激素还能增强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1)ADH合成后主要经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_____(细胞体、树突、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垂体后叶中的ADH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从细胞进入血液,最终在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
(2)ADH合成过程脱去______个水分子,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单层膜细胞器是________。
(3)尿崩症患者有多尿、剧渴等表征。90%尿崩症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28位置(Xq28)上的AVPR2(AVPR2基因决定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当AVPR2基因缺陷时,患者体内ADH含量较正常人________、血浆渗透压较普通人______。如何确定这种病的显隐性?请简要写出确定思路

Ⅰ束丝藻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水华蓝藻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无机磷浓度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束丝藻藻液离心去上清液,藻细胞用无磷BG11培养基洗3次,转入无磷BG11培养基培养10d。再将藻细胞分别转接到不同磷浓度的BG11培养基(磷的浓度为0.00、0.05、0.50、1.00mg/L)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分别测定不同生长时间的束丝藻叶绿素a的含量和培养12d的束丝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每克干重每分钟光合放氧量。结果如以下曲线。分析回答:

图1 不同磷浓度下束丝藻的叶绿素a含量

图2 束丝藻在不同磷浓度下的光合放氧曲线
(1)该实验中先将获取的束丝藻在无磷培养基中培养10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曲线表明,随着培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________。实验中为了减少测定数据的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曲线表明了束丝藻的光合速率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增加而________。从发展趋势看,如果继续提高培养液磷浓度,束丝藻光合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碱性磷酸酶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即通过水解磷酸单酯将核酸、蛋白质、生物碱等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除去,并生成磷酸根离子。请推测,在缺磷培养液中培养时,束丝藻中的碱性磷酸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将____________。
(5)磷元素的缺乏影响束丝藻的光合作用,可能的原因有
Ⅱ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做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同源区同时缺失的个体叫做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做杂合子。缺失杂合子可育,缺失纯合子具有完全致死效应,某遗传研究小组对皖南地区一种家鼠做了实验,让P:无尾雌家鼠和有尾雄家鼠多次杂交,统计所有F代,结果如下表。(尾的相关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若A所在的染色体正常用A+表示,缺失用A-表示)

表现型
有尾
无尾
F1代数量(只)
雄家鼠
50
0
雌家鼠
48
46

(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发生缺失的是 染色体,亲本中某个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与尾的有无的相关基因 (填“有”或“没有”)丢失。
(2)由题分析可知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3)让F1代雌雄家鼠自由交配,F2成年家鼠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 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C代表________,E2散失到环境中的形式是________。
(2)E1代表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们具备________能力,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但是超过6级的地震灾害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却是灾难性的,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________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点时该种群的的年龄组成应属于 型。 型 D点后一般采用________方法对该种群进行数量调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