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⑴该图所示细胞分裂时期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
⑵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⑶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⑷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与2为一组,3与4为一组[
⑸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
3与4为常染色体
A.只有1种说法是正确 | B.只有2种说法是正确 |
C.只有3种说法是正确 | D.只有4种说法是正确 |
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______染色后制片。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______。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_____量相同。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__________。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____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_________染色体失活。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________不同。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_______(填“会”或“不会”)转录。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________。
吸食吗啡等毒品的人群中艾滋病高发,为探究吗啡对HIV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种溶剂配制的三种不同浓度的吗啡分别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将培养瓶放在______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取细胞培养液离心,检测______中HIV的数量。
(2)实验中应设置对照组,具体操作是将________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随着HIV感染天数增加,对照组中HIV数量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吗啡均能________HIV增殖,但是最大浓度(10-8mol/L)吗啡效果却并非最佳,科研人员推测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浓度吗啡会_______T淋巴细胞的增殖。
(4)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可用于吗啡成瘾的临床治疗。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纳洛酮对HIV增殖的影响,将不同试剂分别加入到被HIV感染的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定期检测HIV的含量(10-3µg /mL),结果如下表。
组别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吗啡组 |
5.59 |
31.73 |
81.77 |
243.0 |
吗啡和纳洛酮组 |
1.96 |
8.11 |
15.36 |
41.23 |
纳洛酮组 |
1.97 |
8.10 |
15.81 |
42.30 |
对照组 |
1.93 |
8.03 |
15.30 |
41.01 |
①该实验中使用的吗啡浓度应为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________HIV的增殖,________吗啡对HIV增殖的影响。
Ⅰ.簇毛麦(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如抗白粉病基因。为了改良小麦品种,育种工作者将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过程如下:
(1)杂交产生的F1代是________倍体植株,其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F1代在产生配子时,来自簇毛麦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几乎无法配对,说明它们之间存在________。
(2)为了使F1代产生可育的配子,可用________对F1代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为鉴定该处理措施的效果,可取其芽尖制成临时装片,在________倍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期细胞,并与未处理的F1进行染色体比较。
(3)对可育植株进行辐射等处理后,发现来自簇毛麦1条染色体上的抗白粉病基因(e)移到了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基因与另一个抗白粉病基因________(不/一定/不一定)发生分离,最终可形成________种配子,其中含有抗白粉病基因(e)配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Ⅱ.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质位置的理想标记。请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GFP是从水母的体细胞中提取出的一种基因,提取它时通常利用的酶是。
(2)若GFP的一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CGA—,另一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GCA—,则在构建含该GFP的重组质粒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请在右表中选择)。
(3)若将含GFP的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则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检测GFP是否已重组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采用__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
(4)欲进一步将已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带有绿色荧光蛋白质的转基因猪,还需利用技术,将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猪的卵母细胞中,从而形成重组细胞,再进一步培养成旱期胚胎,通过技术转移到猪的子宫中,从而得到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
(5)为了加快繁殖速度,可对(4)中的早期胚胎进行。也可将得到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雌性),用__________处理,使之超数排卵,提高其繁育能力。
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组成。图中表示浆细胞的是细胞(用图中细胞编号回答)。
(2)图中细胞Ⅰ完成的免疫应答过程有两大方面,既能通过途径③保护人体,又能产生。
(3)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_____(多选)。
A.表达细胞表面受体
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
C.合成大量ATP
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4)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途径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示①~④的4个途径中,一定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相互识别过程的有___。
(6)若人体第二次受到相同病毒攻击,会发生快速免疫应答。请用箭头(→)、相关文字以及图13中相关细胞编号写出快速免疫应答的途径。
Ⅰ.下图甲是某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图乙是仙人掌固定CO2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与其他两条曲线均互为对照的是曲线_________,曲线Ⅱ中,当光照强度达到B点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为___________。
(2)若保持C点的光照强度,突然将植株由曲线Ⅲ的培养环境转移到曲线Ⅱ的环境中培养。此时受到影响的主要是__________阶段,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_____________(物质)的含量会增加。
(3)仙人掌的气孔在夜间张开,CO2进入叶中被固定在一种碳四化合物中,白天气孔关闭,有光时由碳四化合物释放CO2进行卡尔文循环,并合成C3糖(卡尔文循环中所直接制造出来的碳水化合物是C3糖而不是葡萄糖)。仙人掌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___________,仙人掌这种固定CO2的特殊途径对适应干旱条件有何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证明,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NP、GP、R间有如下关系:NP=GP-R。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NP表示。
(2)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传递的效率为。
(3)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生态系统输出的总能量为。如果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4)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否属于其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的一部分?。
(5)在研究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也对初级消费者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了它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个,第二次捕获到20个,其中有标志的10个,则该种群的密度约是个/hm2。如果第一次被捕获的个体以后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该种群的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