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不同”为研究课题。三位同学提出了甲、乙、丙设计方案,其主要步骤如下:
甲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10-8 mol·L-1、10-4 mol·L-1、10-2 mol·L-1三种浓度,剪取某种植株的枝条若干,分为A、B、C三组,A组枝条浸泡在10-8 mol·L-1溶液中10 min,B组枝条浸泡在10-4 mol·L-1溶液中20 min,C组枝条浸泡在10-2 mol·L-1溶液中30 min,然后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
乙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10-4 mol·L-1浓度,剪取三种植株的枝条若干,分为A、B、C三组,浸泡一定时间,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
丙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10-8 mol·L-1、10-4 mol·L-1、10-2 mol·L-1三种浓度,剪取某种植株的枝条若干,分为A、B、C、三组,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
(1)上述三种方案是否都合理?请说明理由。
①甲方案: 。
②乙方案: 。
③丙方案: 。
⑵某同学用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该同学认为扦插枝条生根多少与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
番茄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2N=24)。有一种三体番茄,其第6号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2条随机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花粉的基因型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1次所得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形成属于_______________,三体番茄(是/不是)可遗传变异,理由是。
(3)与正常的番茄杂交,形成正常个体的几率为________。
(12分)将某种植物栽培于玻璃温室内,下图为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的密闭玻璃温室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
(1).图中曲线表示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
(2)a点时植物细胞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用于,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过程。
(3)光照强度和温度都能影响光合作用,是通过内部因素和起作用的。
(4)曲线最终结果没有恢复到a点所对应的浓度,提示人们在温室生产中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教材当中的结论性语句,请填写: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而互换,导致上基因重组。
(3)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能力的细胞,叫干细胞。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失控变成癌细胞。
下图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主要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成熟种子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2)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________,可溶性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____来判断。
(3)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里蔗糖与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比较,两者的变化趋势_______。
(4)种子成熟时,淀粉形成与一种磷酸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是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试管加入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加入2 mL豆浆,然后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如果均出现________现象,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肉毒类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神经麻痹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 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 ℃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一个亚单位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
(2)该片段共有____________个、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经___________缩合而成,在该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__。
(3)氨基酸缩合后形成的化学键名称是_______。写出其结构式______________。此片段可以见到______个该化学键。
(4)该片段中有游离的氨基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_______个。
(5)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