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玉米的光合效率较水稻的高,这与玉米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将玉米的这一种酶转移到水稻等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的研究课题之一。但实践证明,常规杂交育种手段很难如愿以偿。最近,有人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法,将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导入到了水稻的基因组中,为快速改良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开辟了新途径。
(1)玉米和水稻很难利用常规杂交手段杂交是                           
(2)获得PEPC基因后,将其导入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是                ,请在下框中补充某DNA片段并画出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示意图。

(3)导入完成后得到的土壤农杆菌,实际上只有少数导入了重组质粒,可根据质粒中含有
           筛选出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
(4)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水稻细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基因通过一定途径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但不一定会表达,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组中相邻基因的影响
D.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种酶破坏了
(5)PEP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6)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达的水稻细胞后,科研人员常采用                方法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
(7)如果转基因水稻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蛋白,将引起的安全性问题包括_________(多选)。
A.生物安全        B.环境安全        C.食品安全        D.伦理道德问题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甲细胞,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放射性最早出现在细胞器(填标号)中。在合成抗体的过程中产生了3H2O,H2O中的3H来自于氨基酸的
(2)若甲图为口腔上皮细胞,想观察⑤结构,常用(染色剂名称)染色。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甲所示的细胞,发现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它离子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原理是
(4)若甲图细胞发生癌变,癌变后的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结构①表面的减少。

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物质E表示________。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共18分)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进行的场所、过程等均存在差异。如图表示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据图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__,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阶段,B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
(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的CO2是在第________阶段产生的;H2O是通过第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________阶段。
(3)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了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________。
(4)结合图示过程,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6分)如图表示渗透作用的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请思考下列问题:

注:图1、3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1、h2。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
(1)如果A为清水,a为30%的葡萄糖溶液。则图1漏斗中的液面出现的变化为__________。如果B为清水,b为30%的蔗糖溶液,则图3漏斗中的液面出现的变化为__________。
(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h1__________h2(填<、=或>),两个漏斗内溶液浓度大小为Ma__________Mb(填<、=或>)。
(3)如果A、B、a、b均为某种物质,且Ma=Mb>MA=MB,则达到平衡后h1=h2,如果在a、b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物质(微量,不直接影响溶液的浓度),发现h1上升,而h2下降,那么在a、b中加入的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水解酶或聚合酶)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下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表示的是细胞膜,则在膜外侧还应该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膜,则表示葡萄糖运输的是图甲中的,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曲线
(3)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要的条件是
(4)维生素D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分别是图甲和图乙中的
(5)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葡萄糖分子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至少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