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7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的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的阿达·约纳特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他们在原子水平上显示了核糖体的形态和功能。下面关于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为蛋白质、RNA或DNA |
B.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合成都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 |
C.在线粒体和叶绿中也有核糖体 |
D.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的同时会消耗ATP和水 |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 |
a |
b |
c |
d |
产生CO2的量 |
9mol |
12.5mol |
15mol |
30mol |
产生酒精的量 |
9mol |
6.5mol |
6mol |
0mol |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
用18O标记的H2O浇灌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体内及周围空气中存在18O同位素的物质及其相应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周围的氧气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
B.植物体内的二氧化碳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直接利用外界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暗反应 |
D.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 |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3→CO2 |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
下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
细胞器 |
来源 |
用途 |
|
① |
叶绿体 |
水的分解 |
还原二氧化碳 |
② |
叶绿体 |
水的分解 |
还原三碳化合物 |
③ |
线粒体 |
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 |
与氧结合生成水 |
④ |
线粒体 |
丙酮酸的分解 |
与氧结合生成水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