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需鉴定的有机物 |
用于鉴定的试剂 |
反应产生的颜色 |
反应条件 |
还原![]() |
|
|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
|
淀 粉 |
碘 液 |
|
|
脂 肪 |
苏丹Ⅲ染液 |
|
|
(2)DNA与RNA在细胞内的分布不同,用甲基绿――派洛宁给洋葱表皮细胞染色,会看到,___________(填写细胞结构)被染成蓝绿色,___________ (填写细胞结构)被染成红色。
下图是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途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黄色短杆菌利用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
(2)当和都积累过量时,就会抑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该过程属于的调节。
(3)赖氨酸是人和动物的氨基酸,利用黄色短杆菌大量生产赖氨酸就必须抑制形成。
(4)科学家对黄色短杆菌进行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的菌种,提高了赖氨酸的产量,该过程属于。
(5)黄色短杆菌合成的赖氨酸是代谢产物,它合成后的存在部位是。
下图为某种细菌的生长曲线及A、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1)A产物合成始于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属于 代谢产物。
(2)B产物的积累量在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最大。
(3)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 ℃。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在实验中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
第三步: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
① 。
② 。
③ 。
④ 。
下图表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
(1)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和。
(2)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图所示情况,这说明菌落是突变菌。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结构的(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3)下图为某细菌合成某种氨基酸的代谢调节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物质):
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来看,酶Ⅰ是酶。该种氨基酸在细胞中积累过多,会抑制酶Ⅱ的活性,这种调节方式与①相比有的特点。
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呈现型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 h之前处于期,20 h~40 h处于期。
(2)d呈现型增长。在100 h~120 h,d的增长率趋于。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增多或减少)。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不足和积累。
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请你设计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 。
(2)材料用具: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无菌操作箱、接种环等。
(3)简述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 d。
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再放入恒温箱中培养3~4 d。
(4)实验结果:在a、b培养基上获得的分别是 、 。
(5)回答问题:
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