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验课时,程东同学用“伏安法”测量某电阻R的阻值。用被测电阻、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三节干电池、开关和导线若干等器材做如下实验:
(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的各元件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处。(选填A或B)
(3)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4)排除故障后,若某次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大小如图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是 V,电流表的示数是 A,则本次所测电阻的阻值是 Ω。
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小明无论怎么移动C,都不能与象B重合,是因为.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本实验中用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方法是法.
在上图中,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应是倒立的实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该凸透镜焦距可能为厘米(选填“10”、“12”、“15”),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向左移动时,应将光屏向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选填“左”或“右”)。
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宝宝和玲玲同学想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猜想与假设】
(1)宝宝同学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2)玲玲同学猜想: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宝宝和玲玲同学分别从实验室中选取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滑动变阻器1个,干电池,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宝宝同学根据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检查电路无误后,开始实验,正确读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
| 实验次数 |
![]() |
![]() |
I/A |
| 1 |
0.16 |
0.16 |
0.32 |
| 2 |
0.20 |
0.20 |
0.40 |
| 3 |
0.22 |
0.22 |
0.44 |
(2)玲玲同学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开始实验,正确读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
| 实验次数 |
![]() |
![]() |
I/A |
| 1 |
0.10 |
0.20 |
0.30 |
| 2 |
0.14 |
0.28 |
0.42 |
| 3 |
0.18 |
1.80 |
0.54 |
【分析与论证】
分析记录的实验数据,宝宝同学得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玲玲同学得出:并联电路总电流有时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评估】
(1)宝宝同学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
(2)玲玲同学的实验记录表格中,实验次数读数错误,原因是。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1条即可):。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缺少的数据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