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
第1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表中.
第2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3次:把两块相同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丙),记下相应的示数:
(1)若已知木块质量为2kg,请你帮助小明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2)甲图中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3)比较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4)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5)在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3为8.0N,若拉力增大到10N,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     N.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_________                  4.0     _________
2_________                   4.0     _________
3_________                   8.0     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蜡烛向左移动10 cm,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才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2)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不能呈现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请将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空格中。

(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
(3)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 A;
(4)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 N。

在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课本“加油站”指出,“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请你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其中的道理。

“远征号”潜水艇在我国钓鱼岛执行任务时既能下沉又能上浮,俊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远征号”潜水艇在执行任务时是如何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呢?
【进行猜想】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一个小玻璃空药瓶、干抹布、橡皮筋、细线、烧杯、水、刻度尺、薄膜塑料袋、餐巾纸
【进行实验】
(1)将小玻璃空药瓶装入大部份水,旋紧瓶盖,放入水中,观察到小瓶下沉,捞出后用用餐巾纸擦干小瓶,用细线系着挂在橡皮筋下(如图甲所示),并用刻度尺量出橡皮筋的长度为L1
(2)在薄膜塑料袋内放一装满水的烧杯,将此瓶浸没在烧杯中,用薄膜塑料袋收集从烧杯中溢出的水,再将塑料袋及收集的水挂在同一橡皮筋下,用刻度尺且出此时橡皮筋的长度为L2;此时L1>L2,说明浮力____重力(选填“>”、“<”或“=”),物体会下沉。
(3)倒出小瓶中的水,用餐巾纸擦干小瓶,旋紧瓶盖,将小瓶浸没水中放手后,观察到小瓶上浮,捞出小瓶,用餐巾纸擦干,旋紧瓶盖:挂在同一橡皮筋下,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橡皮筋的长度为L3,此时应通过比较_____和L3的长短,就能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于是,知道物体上浮的条件。
(4)在小瓶不断上浮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 “变小”或“不变”)。
(5)改变小瓶中水的多少,重复上面的实脸,进行多次实验。
【实验结论】如图乙所示的潜水艇结构模型和实验所用的小药瓶实现浮沉的共同之处,都是靠改变______ 来实现浮沉的。“远征号”潜水艇在执行任务时就是依据此原理实现上浮和下沉。

(1)世玲同学做了“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其小组同学对她的实验进行了评估与交流:
a.世玲同学看到水平桌面上天平如图所示,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了,于是,立即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开始测量,组长嘉莉同学马上给她提示“等等,天平还未好”。世玲同学明白了,接下来她将___________,再调节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b.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c.向烧杯内倒入适最食用油,侧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d.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e.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________________。

(2)文峰同学认为世玲同学操作过程还存在问题,猜想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会影响实验结果,于是,大家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下数据:

通过上述多次实验,说明文峰同学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若实验使用的是100 ml的烧杯,则世玲同学测量出的数据需要减_______g 后再计算密度,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你改进世玲同学测食用油密度不合理的操作:
a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
b.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且筒内,读出且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c.用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