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和王芳在海边沙滩上游玩时发现,游客们走路时在沙地上留下的脚印有深有浅.(1)王芳发现,女孩子穿高跟鞋站立时留下的脚印比赤脚站立时的脚印深得多,这一事实表明,脚印印痕的深浅与__________有关。
李东观察发现小孩的脚印一般较浅,成人的脚印一般较深.他猜想脚印的深浅可能与人的重力有关,重力越大,脚印越深.那么,印痕的深浅是否与施压物体的重力直接相关呢?他们想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于是两人就地取材,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①在地面铺上一层足够厚的松软细沙,把一长方体砖块轻轻放置在沙面上,稳定后,移开砖块;
②用沙子堆成一个倾角较小的斜坡,将砖块轻轻放置在沙子上,稳定后,移开砖块;
③用沙子堆成一个倾角较大的斜坡,将砖块轻轻放置在沙子上,稳定后,移开砖块。
上述实验过程中,下列哪种测量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__ )
A.天平 | B.弹簧测力计 | C.刻度尺 | D.量角器 |
三次实验的现象分别如图甲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知,李东的猜想是不科学的,影响印痕深浅的另一个物理量不是施压物体的重力而是_________。
(2)李东和王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力一定的物体,放在倾角不同的 斜面上,斜面越陡,斜面受到的________越小。
若用弹簧测力计如图乙所示将一重物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设此时测力计读数为F1,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f1;增大倾角后,仍然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该重物,拉力为F2,摩擦力为f2.那么F1_______f1 (大于/等于/小于);f1___f2(大于/等于/小于)。
|
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凝固点为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了(选“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分李树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___________(质量、体积、厚度).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
聚酯棉 |
软木 |
泡沫 |
玻璃杯发声大小 |
最小 |
最大 |
较大 |
最强 |
最弱 |
较弱 |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上面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2)在量简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
(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
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矿泉水=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简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改进后的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
A.
B.
小明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选用天平、量简、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
B.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
C.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 |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
E.在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此时液面的示数为V1
(1)将A补充完整。
(2)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
(4)若V1,V2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为 kg/m3。
小亮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分别为89g、178g、356g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他每次都用盛有30cm3水的量筒分别测出了三个铜块的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质量m/g |
体积V/cm3 |
比值(m/V) |
|
铜块1 |
89 |
10 |
|
铜块2 |
178 |
20 |
|
铜块3 |
356 |
70 |
(1)铜块1的比值是
(2)小亮在计算质量与提及的比值(m/V)时,发现其中的一个数据测量有错误,这个数据是(填该数据的数字和他的单位)。
(3)小亮思考了半天也没想出这个错误是怎么产生的,请你帮小亮指出该错误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