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可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 | D.①②③④⑤ |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B、C相邻,A元素可以与B、C、E元素分别形成甲、乙、丙三种物质且甲、乙均为10电子化合物,丙为18电子化合物。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已知:甲+E2=丙+B2,甲+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D>C>B
B.A与C两种元素共同形成的10电子粒子有3种
C.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是第二周期第ⅡA族
D.丁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构成,只含共价键
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A(g)+B(g)
xC(g)△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上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1
B.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
C.给乙容器升温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甲和乙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下列实验装置中,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Cl— Cl2↑+H2↑ |
| B.断开K2,闭合K1时,电子沿“b →Cu→电解质溶液→石墨→a”的路径流动 |
| C.断开K2,闭合K1时,铜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
| D.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 |
用下列装置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是




①②③④
| A.用①量取15.00 mL NaOH溶液 |
| B.用②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 C.用③所示的仪器配制1L 0.1000mol/LNaCl溶液 |
| D.用④进行Fe2+的检验 |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 A.②③⑤ | B.①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