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把NaOH溶液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备用。
B.在洗净的试管里配制银氨溶液。 C.沿试管壁加入乙醛稀溶液。 D.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2)步骤D应选择的加热方法是        (填下列装置编号)

(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对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实验如下表)

实验变量
实验序号
银氨溶液的量/mL
乙醛的量/滴
温度/℃
反应混合液的pH
出现银镜的时间/min
1
1
3
65
11
5
2
1
3
45
11
6.5
3
1
5
65
11
4

①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                                              
②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 mL,乙醛的量为3滴,温度为55℃,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出现银镜的时间为                   min。(填范围)
③你认为探究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定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银镜的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脲醛树脂的制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2)图2中导气管e的主要作用为
(3)上述装置中图2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如将其更换为酸性KMnO4溶液,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试写出酸性KMnO4溶液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对比两套实验装置,不难发现图2装置除了能更好的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你认为是
(5)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待冷却后用胶头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到适量水中作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Ⅰ:只含有Fe3+;Ⅱ: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
为确认溶液的成分,选用如下试剂:

A.稀HCl溶液 B.稀硫酸 C.KSCN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E.NaOH溶液 F.H2O2溶液
试完成下列相关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取一支洁净的试管,滴加1-2mL的试样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1) ,则说明Ⅱ成立。
(2) ,则说明溶液中存在Fe3+,则Ⅰ或Ⅲ成立。
2、



某混合金属粉末,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
所用试剂:样品、pH试纸、稀H2SO4、NaOH溶液、稀NH3·H2O.
该小组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①镁、铝、锌都是银白色的金属;
②锌(Zn)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③Zn(OH)2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强碱及NH3·H2O;
④Zn2+易形成络合物如[Zn(NH3)42+,该络合物遇强酸分解生成Zn2+、NH4+.

● 提出假设:
(1)假设①: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__元素
假设②: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__元素
假设③: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铝、锌元素
●实验探究:
甲同学基于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乙同学同样基于假设3设计另一实验方案如下:

(2)试剂M是____________,沉淀B是_____________.
(2)试剂M是____________,沉淀B是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比甲同学的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研究了甲、乙两同学的方案后,在其中一种方案的基础上用最简便方法测定了Wg样品中金属镁(Mg)的质量,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Ⅰ的主要过程是:在滤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说明SO2具有性。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事实判断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填化学式),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编号)。
a.BaSO3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BaCl2溶液中可能溶解有氧气
c.BaCl2溶液中可能混有NaOH
d.由A制得的SO2气体中可能混有氧气
(4)写出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装置A中的浓H2SO4换作浓HNO3,对此实验是否有影响并明理由

为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左图实验方案,用含有铝、铁和铜的合金制取氯化铝、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

请回答:
(1)步骤Ⅰ、Ⅱ、Ⅲ中均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该操作中除用到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试剂X是
(3)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步骤Ⅱ时,该小组用如上右图所示装置及试剂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逐渐减少,为了避免固体C减少,改进的措施是在装置Ⅰ、Ⅱ之间增加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D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由X和F制得CuSO4,还必须使用的最恰当的试剂可以是_____或_________。

A.浓H2SO4 B.Fe2O3 C.HNO3 D.O2 E.H2O2

(7)从溶液E中获得绿矾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Ⅰ.实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

图1图2
(1)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Ⅱ.实验装置如上图2所示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Ⅲ.为了更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