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步骤与实验事实的相应结论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
实验步骤与实验事实 |
结论解释 |
A |
在溶有NH3的BaCl2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 |
NH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B |
钠能从熔融态的氯化钾中置换出钾 |
钠比钾活泼 |
C |
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 |
体现SO2的漂白性 |
D |
将Cl2通入H2O2和NaOH的混合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
Cl2是该反应的氧化剂 |
如图,曲线表示原子序数在前20号中的某些连续的主族元素单质沸点的变化规律 (原子序数按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其中A点表示的元素是
A.S | B.Al | C.Cl | D.Si |
从手册上查得:H-H、Cl-Cl和 H-Cl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 243 kJ·mol-1和431 kJ·mol-1,请用此数据估计,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g)+Cl2(g)=2HCl(g); △H="-183" kJ·mol-1 |
B.H2(g)+Cl2(g)=2HCl(g); △H=+183kJ·mol-1 |
C.H2(g)+Cl2(g)=2HCl(g);△H=-91.5kJ·mol-1 |
D.H2(g)+Cl2(g)=2HCl(g);△H=+91.5kJ·mol-1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 |
B.在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
C.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 所在的一组是
A. Be、Na、AlB.B、Mg、SiC.O、P、ClD. C、Al、P
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事实 |
理论解释 |
A. |
S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 |
SO2是电解质 |
B. |
白磷熔沸点比较低 |
白磷分子内部存在共价键 |
C. |
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 |
氢键的影响 |
D. |
HF的沸点高于HCl |
H—F的键长比H—Cl的键长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