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红薯中是否含还原性糖,请完成以下实验:(每空2分、共12分)
(1)实验原理: 。
(2)可选用的材料与用具:
0.1g/mLNaOH溶液,0.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0.05g/mL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红薯的提取液,试管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 配制斐林试剂。
第二步:取一支试管,在试管中加入红薯提取液2 mL。
第三步:向试管中加入 ,将试管 ,保持3 min。]
第四步: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结果分析:
①若 ,说明红薯中含有还原性糖;
②若 ,说明红薯中不含还原性糖;
某科研所欲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抗体合成程度 |
甲 |
正常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乙 |
正常的鼷鼠 |
接种 |
+++++ |
丙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丁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
接种 |
+ |
戊 |
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 |
接种 |
++++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_____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_____,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__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题干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___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____免疫彻底消灭它。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①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②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
③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的实验结论,对实验组还需进行以下处理:________。
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合称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被称为 。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是(填字母)
(2)红细胞中的O2进入胰腺组织细胞被利用要穿过__层生物膜, B液与A液和C液的成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B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_,而后者相对含量较少。
(3)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4)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 能进入血液。
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生物活动调节的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向前传导。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轴突末端,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人人体,其效应是。
(3)高等动物中能够起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_______,这些物质都是由相应的_______分泌的。
(4)体液调节区别于神经调节的特点主要是反应速度____(填“快”或“慢”)和作用时间_____(填“长”或“短”)。
(5)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为补充。在下列给出的四种激素中,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有____(填序号,多选题)。
A.生长激素 | B.甲状腺激素 | C.胰岛素 | D.性激素 |
(6)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上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问: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与植物调节有关的问题:
(1)右图甲表示小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表示将一株小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①图甲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
②图乙中a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_____mol/L。
(2)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丙。
①图丙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mm;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
②上述实验结果能否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需要把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用以实验。
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
(1)如图a所示,单独培养三种草履虫时,其种群数量增长符合_______型增长模型。获得该曲线,需要每天定时记录,应该在_______下对血球计数板小方格中的草履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估算。
(2)图b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的结果,由于前者的繁殖能力比后者强而占有更多的资源,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_______关系。
(3)图c为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所以分布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___________,这种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