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甲、乙两株豌豆,甲为黄色豆荚(AA)、黄色子叶(BB),乙为绿色豆荚(aa)、绿色子叶(bb),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由于害虫导致乙的雄蕊破坏,通过杂交后,乙所结种子再种下去,则长出的植株所结豌豆的豆荚及子叶表现型之比分别为( )
A、绿:黄="1:0" 黄:绿="3:1 " B、黄:绿="1:0 " 黄:绿=3:1
C、黄:绿="3:1" 黄:绿="3:1 " D、黄:绿="1:0 " 黄:绿=9:3=3:1
1.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A.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 |
B.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 |
C.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会流出细胞 |
D.环境中一切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
31.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A.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
B.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
D.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
1.根据下表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 )
物质 |
各元素比例 |
氧化分解时 |
|||
C |
O |
耗氧量 |
释放能量 |
产生的水 |
|
脂肪 |
75% |
13% |
较多 |
较多 |
X |
糖类 |
44% |
50% |
较少 |
较少 |
Y |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少
B.脂肪中H的比例是12%
C.X<Y
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1.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葡萄糖 |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DNA |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
28.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检测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 |
检测试剂 |
预![]() |
|
A |
还原性糖 |
碘液 |
红黄色 |
B |
![]() |
苏丹Ⅲ染液 |
橘黄色 |
C |
淀粉 |
斐林试剂 |
蓝色 |
D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