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
北斋雨后
[宋]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

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咏山泉(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望洞庭刘禹锡题君山[注]雍陶
湖光秋月两相和,烟波不动影沉沉,
潭面无风镜未磨。碧色全无翠色深。
遥望洞庭山水色,疑是水仙梳洗处,
白银盘里一青螺。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