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仪器加热时不需垫石棉网的是( )
A.烧杯 | B.蒸馏烧瓶 | C.锥形瓶 | D.蒸发皿 |
在200 mL 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单质或化合物X,恰好使其转化为只含Na2CO3 溶质的溶液,实现转变的物质X有多种,符合条件的X物质的一组是
编号 |
A |
B |
C |
D |
X的化学式 |
Na |
Na2O |
Na2O2 |
NaOH |
加入X的质量(g) |
2.3 |
6.4 |
7.8 |
16.0 |
将NaClO3和NaI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于烧瓶中,滴入适量硫酸,并水浴加热,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I恰好完全反应,生成I2、Na2SO4和H2O,并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则X为
A.Cl2 | B.Cl2O | C.Cl2O3 | D.ClO2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丁达尔效应区别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 |
B.可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
C.分液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再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
D.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且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
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水中含有的原子数是1.5NA |
B.在常温常压下,1.7g NH3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
C.0.2mol∙L-1的 K2SO4溶液中含K+ 数目为0.4NA |
D.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以下“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可能在空气中进行 |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
C.另一种化合物是NaCl |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