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A、B分别表示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在[ ]内填入标号,横线上填入名称):
(1)与图B相比,图A中特有的细胞器是[ ] ,与[1]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___________。
(2)图B表示动物细胞的一部分,判断的依据之一是其中具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 。若B细胞为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则放射性依次出现在 (写标号)中。
(3)囊泡在蛋白质的运输中起重要作用,由此可以体现膜具有 性。
(4)在原核细胞(如蓝藻)中也能找到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
(15分)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紊,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____个氨基,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个氨基酸组成的,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____。
(3)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种,其中有__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这个R基是____。
(4)该化合物称为__肽化合物,含有____个肽键。
(5)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____,B.____。(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讲)
(6)该化合物具有8个氮原子,其中__个位于肽键上,__个位于R基上。
(7)该外毒素在环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____(填标号),b、c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2)若图甲表示 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填标号).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所示曲线。
(3)若图甲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其吞噬病毒的方式为________。
(4)科学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____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 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某同学为了研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分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一)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二)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三)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
图(一)图(二)
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_____细胞处于图(一)中的BC段,图(二)中____细胞处于图(一)中的DE段。
(3)就图(二)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
(4)在图(三)中的Ⅲ处绘出图(二)丙细胞中三者的数量关系。
某种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和红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 (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 _ ___;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都是。
(2)己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现发现某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一株红花植株,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该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始终为2:1,试解释其原因。
(4)若已知该植物花色由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则该植株花色为 ,其体细胞内的染色体1和染色体2之间的关系是。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 (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