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尚隐,其先出赵郡,徒贯万年。年二十,举明经,再调下邽主簿,州刺史姚珽说其能,器之。神龙中,左台中丞侯令德为关内黜陟使,尚隐佐之,以最擢左台监察御史。于是,崔湜、郑愔典吏部选,附势幸,铨拟不平,至逆用三年员阙,材廉者轧不琏,俄而相踵知政事,尚隐与御吏李怀让显劾其罪,湜等皆斥击。睦州刺史冯昭秦性鹫刻,人惮其强,尝诬系桐庐令李师旦二百余家为妖蛊,有诏御史覆验,皆称病不肯往。尚隐曰:“善良方蒙枉,不为申明,可乎?”因请行,果推雪其冤。湜、愔复当路,乃出尚隐为伊朗令。湜等伏诛,玄宗知尚隐方严,由定州司马擢吏部员外郎,进御吏中丞。御史王旭招权,稍不制,仇家告其罪,尚隐穷治,具得奸赃,无假借,遂抵罪。进兵部侍郎。俄出为蒲州刺史。浮屠怀照者,自言母梦日入怀生己,镂石著验,闻人冯待微等助实其言。尚隐劾处妖妄,诏流怀照播州。再迁河南尹。尚隐性刚亮,话议皆披心示诚,处事分明,御下不苛密。尤详练故实,前后制令,诵记略无遗。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素觉,左迁桂州都督。帝遣使劳曰:“知卿忠公,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遣之。迁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代王丘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引属吏多小人,乾隐钱谷,尚隐按其违,赃累钜万,思问流死岭南。改尚隐太子詹事。不阅旬,进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八年,以太子宾客卒,年七十五.谥曰贞。尚隐三入御史府,辄绳恶吏,不以残挚失名,所发当也,素议归重。仕官未尝以过谪,惟劾诋幸臣及坐小法左迁,复见用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湜、郑愔典吏部选典:掌管。
B.尝诬系桐庐令李师旦二百余家为妖蛊系:拘囚。
C.时司农卿陈思问引属吏多小人引:带领。
D.辄绳恶吏绳:制裁。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尚隐严于执法的一组是   ( )
①尚隐与御史李怀让显劾其罪 ②湜等伏诛 ③尚隐劾处妖妄
④论议皆披心示诚 ⑤尚隐按其违,赃累钜万 ⑥不以残挚失名

A.①②⑤ B.①③ C.②④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尚隐颇有从政才能。他在做下卦县主簿时,受到州刺史姚珽赏识和器重,后来辅佐关内黜陟使侯令德,因政绩考核优等升任左台监察御史。
B.李尚隐弹劾惩治不法者,不论其身份地位。他深入追究御史王旭的罪过,并依法治罪;他查明僧人怀照言行怪异荒诞,使怀照被流放到播州。
C.李尚隐性格刚正坦诚,而且熟知政令。他处理事情道理分明,对待下属不苛责小节;他对朝廷前后发布的制令,都能毫无遗漏地记住并背出来。
D.李尚隐凭着忠诚赢得了皇帝信任。李尚隐对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事先没有察觉,依法应该被贬谪,皇帝却让他升任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译文:                                           
(2)仕官未尝以过谪,惟劾诋幸臣及坐小法左迁,复见用。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跌倒
C.且尔言过矣过:责备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讨厌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虎兕出于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龟玉毁于椟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将请罪于君,君不许

以下几句话,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④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兄钦之为朱龄石右军参军,随龄石败没,秀之哀戚,不欢宴者十年。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家贫,求为广陵郡丞。仍除抚军江夏王义恭、平北彭城王义康行参军,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除尚书中兵郎,重除建康。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抚军录事参军、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改领广平太守。二十五年,除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梁、南秦二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
二十七年,大举北伐,遣辅国将军杨文德、梓潼太守刘弘宗受秀之节度,震荡汧、陇。秀之遣建武将军锡千秋二千人向子午谷南口,府司马竺宗之三千人向骆谷南口,威远将军梁寻千人向斜谷南口,败之。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
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折留俸禄二百八十万,付梁州镇库,此外萧然。梁、益二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
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诏曰:“秀之识局明远,才应通畅,诚著蕃朝,绩宣累岳。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征誉,实彰朝野。奄至薨逝,震恸于朕心。谥为忠成公。”
选自《宋书·刘秀之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雅:向来。
B.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每:每次。
C.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营:谋求。
D.往岁逆臣交构构:勾结。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刘秀之的为政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A.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B.秀之为治整肃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
C.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遣辅国将军杨文德、梓潼太守刘弘宗受秀之节度
D.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秀之有志操,重感情,他哥哥跟随朱龄石作战,战败而亡后,刘秀之非常悲痛,心情多年都不愉悦。
B.刘秀之去世后,皇上评价他有才有识,有诚有义,称赞他“绩宣累岳”“ 嘉谋征誉,实彰朝野”,因此赐予他谥号“忠成公”。
C.刘秀之才应通畅,而且为官清廉,能做到率先垂范,在一些人以不法手段敛财时,他却把自己的俸禄二百八十万留给当地官府。
D.由于吏部尚书沈演之在太祖面前称赞刘秀之才干,于是就任命刘秀之做襄阳令,在职期间,刘秀之修六门堰,挽救良田数千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变封建而为郡县封建:封邦建国
B.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兵革:兵器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治乱:治理乱世
D.笼络当世之务笼络:包揽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B.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使力弱而易制
C.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D.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下列对原文有关主旨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发生祸乱或者遭到覆灭的命运,主要是因为建国者的智慧有限,不能运用谋略来防患于未然。
B.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仅靠一点智谋是不够的,必须用非常诚恳的态度,修养德行,从而感动上天而获得庇护。
C.历代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朝代都产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错误,前朝的教训虽然吸取了,但本身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D.凡能远虑的国君,一定能够找到为子孙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因而上天特别眷顾,即使他是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上天也不想灭亡他。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一个语句断句。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②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梅直讲①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shì)》,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难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注:颜渊,名回,字子渊),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即孟子)、韩愈之徒。而又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其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直讲,官名,辅助博士讲授经学。②管叔、蔡叔:周武王之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
D.从车骑数十人从:带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②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③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
④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他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在写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和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追求富贵,也不能守着贫贱,如果让自己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阅读《张衡传》选段,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B.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C.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提升
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任职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A.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B.虽欲报恩将安归
C.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空以身膏草野 B.而相如廷叱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