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核有 个质子,元素符号为 ,该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得到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10分)根据要求,写出下表相应的化学符号:
名称 |
锰原子 |
2个氮分子 |
铵根离子 |
两个铁离子 |
氯化钠 |
化学符号 |
(8分)在“大理石、石墨、氧气、食盐”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2)常用于做菜的调味品
(3)能做铅笔芯的是(4)用于建筑工业的材料
(8分)现有四个常见化学名词:①乳化、②结晶、③溶解、④蒸馏,请将上述各化学名词的序号填在与之相对应操作后面的横线上(每个序号只填写一次):
(1)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油污_________;
(2)将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油污__________;
(3)将硬水直接转变成软水___________;
(4)降低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温度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填写: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氯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
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
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的氧化膜。
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右图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且溶液由无色变为色,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选填“强”或“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A和C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3)乙、丙两位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两人分别选用不同的金属与不同类的化合物溶液,各自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均如右图所示,且都实现了探究目的。
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Y是溶液;
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Y是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