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所示为用两栖动物的卵所做的实验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蝌蚪肠上皮细胞核中含有青蛙发育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重新组合的细胞类似于蛙的____________细胞,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形成组织和器官。本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具有全能性。
(2)图中A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称作______________技术。如果用生物技术使番茄和马铃薯的体细胞融合,首先要获得___________,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从理论上讲用融合后的细胞培育出的“番茄—马铃薯”植株是_____________(可育/不可育)。
(3)上图表示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在获得B淋巴细胞之前,小鼠已被多次注射     (相同/不同)抗原,注射后小鼠体内发生相应的       (细胞/体液)免疫反应,生成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4)①过程中,常用的与植物细胞融合相同的方法是              诱导融合。融合结果随机出现多种不同的杂交细胞。②过程在特定的       上进行筛选,从而得到     细胞。④培养的气体环境为           
(5)由于单克隆抗体与传统方法获得抗体相比,具有            的特点,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等方面。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蔷薇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为红色基因,B为红色淡化基因。蔷薇的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现取3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红色纯合品种丁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乙的基因型为____;用甲、乙、丙3个品种中的___ _两个品种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
(2)实验二的F2中白色:粉红色:红色= ,其中白色的基因型有 种。
(3)从实验二的F2群体中选择一开红色花的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蔷薇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及比例。
①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 ,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②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 ,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理调节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如下图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兴奋在A处传递的方向是 (填“双向”或“单向”)的,而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 将大量内流。
(2)若图中产生激素甲的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是 ,在此过程中内环境中对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3)若图中激素甲、乙、丙中有一种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最可能是 ,导致机体释放该激素的主要原因是____。
(4)与激素丙分泌有关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 组成的。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 a

如图l是某高等绿色植物成熟绿叶组织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该植物在__ 点之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当CO2浓度由C变为D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 (填“下降”、“不变”或“升高”)。
(2)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在适宜温度下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2。请据此回答:
①请为该实验确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
②从图解分析,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 ,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适当地增加光照强度重复此实验,b点将向 移动。
(3)试提出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光能的一种措施:

(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下图所示。下图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 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下表:

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①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后,人体内的T细胞可产生 ,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物质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②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 。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是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4n=48)和抗青枯病的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2n=24)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
(1)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的叶片探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酶的种类
酶的浓度
(%)
原生质体产量
(×106个/g)
镜检结果
1
纤维素酶
1.0
0.4
未解离的细胞团多
果胶酶
0.5
2
纤维素酶
1.0
0.08
有许多碎片
果胶酶
1.0
3
纤维素酶
0.5
1.5
未完全解离
果胶酶
0.5
4
纤维素酶
0.5
3.4
解离较好,细胞破碎严重
果胶酶
1.0
5
纤维素酶
0.4
18.8
解离充分,碎片少
果胶酶
0.7

①据表分析,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组合是第____组,叶片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的浓度。
②制备的原生质体应置于浓度___________马铃薯叶片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培养,以保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
(2)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对杂种细胞进行镜检筛选,将用四倍体马铃薯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与用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的_______(填“叶片”或“幼根”)为材料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把两种原生质体置于加入____________的溶液中促融。
(3)为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上检测杂种植株,科学家选取杂种植株根尖进行_________后用碱性染料染色并制片,显微镜下对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