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下列反应:
① 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1
②  4NH3(g)+5O2(g)=====4NO(g)+6H2O(g);ΔH<0
(1)在500℃、2.02×107Pa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填“<”“>”“=”)92.4kJ,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为有效提高氢气的转化率,理论上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A.降低温度 B.最适合催化剂活性的适当高温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E.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F.及时移出氨
(3)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降低时,K值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4)在0.5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5mol N2和 7.5mol H2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出平衡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为6 mol,则平衡时氮气的转化率=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9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从理论角度进一步加深理解。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 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问题:
(1)元素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写出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___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___族。
(3)AB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C单质在高温下与B单质充分反应所得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情况下,B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以_______________键(填极性或非极性)结合的_______________化合物。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Cl-、Mg2+、Fe3+、CO、SO,现每次取100.00 mL进行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 L(标准状态下)。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后,得干燥沉淀6.27 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剩2.33 g。
试完成有关问题:
(1)判断K+、Cl-是否存在?K+_______,Cl-_______。(填下列序号)
A.一定存在
B.可能存在
C.一定不存在
(2)肯定存在的离子的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汽车尾气中的NO,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之一,但NO又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中间产物,另外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又有传送信息的功能,有三位教授因此项研究成果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奖。
(1)从上述事实说明我们应如何辩证地看待化学物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NO造成酸雨的两个化学反应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中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另一种有害气体CO跟NO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1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C6H12O7)或C(C6H10O8),B和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为D(C6H14O6)。

图1
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
RCHO最易,R—CH2OH次之,最难。
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A、B、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人体缺少必要的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