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3毫升淀粉溶液,然后,在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振荡两试管,将其浸浴在35℃左右的温水中,5分钟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冷却后,用本尼迪克试剂(遇可溶性还原糖有显色反应)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请回答:
(1)两试管的现象是: 。
(2)试分析,在pH值相同的情况下,酶促反应所需时间主要与哪些 因素有关?(列出三项即可)
①__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_ _。 ③________ ______。
(3)乙试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甲、乙两试管内对应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
___ _ 。
如图l是某高等绿色植物成熟绿叶组织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该植物在__ 点之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当CO2浓度由C变为D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 (填“下降”、“不变”或“升高”)。
(2)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在适宜温度下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2。请据此回答:
①请为该实验确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 。
②从图解分析,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 ,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适当地增加光照强度重复此实验,b点将向 移动。
(3)试提出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光能的一种措施: 。
(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下图所示。下图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 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下表:
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①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后,人体内的T细胞可产生 ,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物质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②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 。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是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4n=48)和抗青枯病的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2n=24)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
(1)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的叶片探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酶的种类 |
酶的浓度 (%) |
原生质体产量 (×106个/g) |
镜检结果 |
1 |
纤维素酶 |
1.0 |
0.4 |
未解离的细胞团多 |
果胶酶 |
0.5 |
|||
2 |
纤维素酶 |
1.0 |
0.08 |
有许多碎片 |
果胶酶 |
1.0 |
|||
3 |
纤维素酶 |
0.5 |
1.5 |
未完全解离 |
果胶酶 |
0.5 |
|||
4 |
纤维素酶 |
0.5 |
3.4 |
解离较好,细胞破碎严重 |
果胶酶 |
1.0 |
|||
5 |
纤维素酶 |
0.4 |
18.8 |
解离充分,碎片少 |
果胶酶 |
0.7 |
①据表分析,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组合是第____组,叶片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的浓度。
②制备的原生质体应置于浓度___________马铃薯叶片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培养,以保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
(2)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对杂种细胞进行镜检筛选,将用四倍体马铃薯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与用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的_______(填“叶片”或“幼根”)为材料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把两种原生质体置于加入____________的溶液中促融。
(3)为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上检测杂种植株,科学家选取杂种植株根尖进行_________后用碱性染料染色并制片,显微镜下对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图1表示将人成纤维细胞与小鼠细胞进行融合,获得部分杂种细胞的过程(注:杂种细胞中人类的染色体会随机丢失,各种杂种细胞保留人类染色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表1表示几种杂种细胞中基因的存在与人体染色体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几种杂种细胞中基因的存在与人体染色体间的关系
杂种细胞系 |
||||||
A |
B |
C |
D |
E |
||
人体基因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人体染色体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1)图1中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有 (至少写出两种),再用特定的 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种细胞。
(2)培养杂种细胞时,根据细胞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严格配制培养基,此外经常会在培养基中加入 。培养过程细胞需置于含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 。
(3)假如每种杂种细胞只保留了人的1条染色体,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考虑,杂种细胞可能有 种。
(4)据表1 推测,第2染色体上有第 基因,可进一步证明萨顿的假说即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正确的。
下表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 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______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2)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l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_______。
(3)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在M期中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