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理:
(1)观察左图, 你能得出结论是: ;
(2)观察右图 ,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如果按照上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左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右图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实验室中有一蓄电池,电压标记已模糊不清,电压约为20V。现在实验室有下列器材:
定值电阻R0(阻值为10Ω)1个、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1个、标准电阻箱(阻值变化范围为0~9999Ω,电路符号为“”)1个,一只量程为0~3V、
0~15V的电压表,单刀单掷开关若干,导线若干。
请从中选择适当的器材组成实验电路,测出该蓄电池的电压值。
(1)在方框中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简述你连接好电路后的测量步骤(测量的物理量用物理符号表示):
(3)写出该蓄电池电压U大小的表达式(用所测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表示),U=
。
在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_。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_____(选填“A”或“B”)端。小青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__V,计算出的电阻值为__________Ω。
(4)小青仅把这一次实验测量所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合适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其他两组同学根据测得数据作出的,I-U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Ra_________Rb(选填“>”、“=”或“<”)。
(6)小珍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都不改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分)小明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甲的示数/℃ |
70 |
60 |
53 |
47 |
42 |
39 |
37 |
35 |
34 |
33 |
乙的示数/℃ |
70 |
66 |
61 |
58 |
55 |
52 |
50 |
48 |
46 |
44 |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叫做冷却速度.
一般物质都是“热胀冷缩”的,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下表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质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铜、铝线的横截面积相同)。
实验序号 |
材料 |
原长/m |
温度升高/℃ |
伸长量/mm |
1 |
铜 |
1 |
10 |
0.19 |
2 |
铜 |
2 |
10 |
0.38 |
3 |
铜 |
1 |
30 |
0.57 |
4 |
铝 |
1 |
30 |
0.69 |
5 |
铝 |
2 |
10 |
0.46 |
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要研究伸长量与升高温度的关系,应该选择两组数据。
(2)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3)相同条件下铜、铝这两种材料,线膨胀程度大的是。
(1)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
是,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升高/不变/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晶体/非晶体)。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选填“A”或“B”),就使用方法而言,去掉不正确操作后,木块的边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