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的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下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
B. 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 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D. 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下图所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 |
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
C.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都能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 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A.3种,3:1 | B.3种,1:2:1 |
C.9种,9:3:3:1 | D.9种,1:4:6:4:1 |
番茄中红果(R)对黄果(r)显性。现将A、B、C、D、E、F、G 7种番茄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在作为亲本的7种番茄中,有几种是纯合子?
F1植株数 杂交组合 |
红果株数 |
黄果株数 |
总株数 |
A×B |
24 |
8 |
32 |
C×D |
0 |
28 |
28 |
E×F |
16 |
16 |
32 |
G×D |
40 |
0 |
40 |
A.2 B.3C.4 D.5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