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08—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C,较常年偏高1.7°C,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由此可见,2008—2009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暖冬。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发布的报告将气候变化列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据此完成23~24题。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
| A.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 |
| B.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提高 |
| 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加 |
| 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
下图反映了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 A.直线上升 | B.直线下降 | C.波动上升 | D.冷暖干湿交替 |
下图是四地区1月、7月气温及7月降水和全年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题。
与图中四地区气候类型相符的城市可能是
| A.①是孟买 | B.②是新加坡 | C.③是开罗 | D.④是悉尼 |
从气候条件考虑,四地区中农业产值的构成最可能以乳畜业为主的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下图是世界地图上的一段23°26′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大陆,QR为某海域,X为一水库。据此回答题。
PQ线位于
| A.北半球 、西半球 | B.北半球、东半球 |
| C.南半球、西半球 | D.南半球、东半球 |
X所在的河流
| A.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
| B.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为11月---次年5月 |
| C.该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
| D.河口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可能不断向后退缩 |
读图两区域局部图,回答题。
图中两个区域()
| A.同属一个大洲 | B.同临一个大洋 | C.同处一个半球 | D.同为发展中国家 |
甲、乙两城市的气候()
| A.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 | B.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
| C.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 D.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
乙所在的国家 ()
| A.多火山地震 | B.东部有寒流经过 | C.中部水资源缺乏 | D.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
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
| 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 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
|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
若a<b,且阴影部分为海洋,则此时( )
| A.塔斯马尼亚岛正值隆冬季节 | B.圣地亚哥正值雨季 |
| C.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 D.赞比亚草原一片葱绿 |
图为世界某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题。
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 B.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
|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 D.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
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为季风气候 |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
| C.甲地多洪涝灾害 |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
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电子工业 | B.麻纺织工业 | C.水产品加工业 | D.棉纺织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