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下表表示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旁路的一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
01 |
02 |
03 |
04 |
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萝 |
3.0 |
2.1 |
1![]() |
0.3 |
0.1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① 调查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
② 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 关系。
③ 请在图中绘出豚草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④ 一个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⑤ 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指 所发生的反应。
⑥ 若要研究该地区群落的空间结构,应研究其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结构
⑦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 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取 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第五步: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 。
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 ,由此说明肾上腺髓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 。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 。而人体内还存在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分泌该激素的细胞是 。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 。但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 。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T淋巴细胞对 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 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 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中的 (填“甲”或“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
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 解释。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变异。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填“能”或“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 。
③提取黄绿色植株的DNA,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若能扩增出M基因片段,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填“属于”或“不属于”)变异。
为了探究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细胞周期的作用,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胰蛋白酶消化鼻咽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其他成分,获得 悬浮液;
②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40 μmol·L-1的熊果酸和适量的细胞培养液;
③置于37 ℃、95%空气加5% 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保温培养;
④检测与处理:分别在12 h、24 h、48 h、72 h时取样,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鼻咽癌细胞周期的改变,记录和处理数据,得到结果(见表格)。
时间(h) |
G1期细胞比例(%) |
G2和M期细胞比例(%) |
S期细胞比例(%) |
12 |
68 |
21 |
11 |
24 |
72 |
20 |
8 |
48 |
79 |
15 |
6 |
72 |
85 |
10 |
5 |
请分析回答:
(1)完成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2)将上述实验结果用柱形图表达。
(3)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的G1期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4)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作为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下图1表示玉米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2表示光照强度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生理状态 (填“能”或“不能”)在图2曲线中找到对应点,若玉米长期处于图1所示的生理状态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
(2)图2中c点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点以后环境中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3)若玉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图2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b点将 ,d点将 。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 小鼠,理由是 。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廇细胞外,可能还有 ,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 。
(3)杂交瘤细胞中有 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 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