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  邻  
杜甫(唐)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诗歌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                          的隐士。
分析作者是如何刻划这个形象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
(1)诗开头两句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来写老人沽酒的情景的?有何作用?
答:


(2)诗中第三、四句写得非常有情趣,请简析之
答: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
答: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圃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三、四句写出了海棠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释】此诗作于儋州(在今海南省儋州市)。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说明。
答:

(2)这首诗以一个“倦”字引出下文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