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高/考/资/源/网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什么地位?这种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4)根据材料四,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在中央机构中设有宰相,但其名称与具体职掌,却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为了加强皇权,秦始皇确立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组织。《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始皇设置丞相,汉承秦制,当时丞相的主要职权是什么?
(2)唐承隋制,中央最高机构为三省,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概述三省各自的名称及相互关系。
(3)(明太祖):“我朝罢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务],彼此颉颃 [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皇帝]总之,所以稳定。”(摘自《明太祖实录》)明朝对宰相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其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清初,为强化皇权,在中央增设了什么机构,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5)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宰相制度不断调整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目的。
科技的发展对改变世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世界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三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17、18世纪的欧美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从牛顿科学体系中获得启发和借鉴,分别进行了哪些历史实践?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某高中组织进行了关于“人文主义”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探究主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主要思想 |
产生原因 |
|
普罗塔格拉 |
||
苏格拉底 |
(1)请你完成上面的研究表格
第二组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针对人文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关系,他们搜集整理了如下史料:
1、13、14世纪的修道院保留和研究古代文献 2、不少教会热衷于高等教育和艺术事业 3、众多修士从事科学、哲学活动 4、基督教精神内部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的能力 5、学校教会教授“七艺” |
(2)根据以上史料,你认为人文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组同学研究过程中了解到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太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而出卖耶稣的(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放射性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高福进《欧美文化史纲》
(3)根据这份《犹大福音》的手稿能为犹大平反翻案吗?简要说明理由。
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段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并分析两位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能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
(2)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何意义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 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
16![]() |
1670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8.25 |
13.5 |
21.0 |
27.5 |
51.0 |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 --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四)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