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
(1) 该实验的目的是、。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比乙装置中产生的
质量(填"多"、"少"或"相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1O-16
-24
-35.5
-56)
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
(3)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填"A"或"B"),理由是。
(4)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H2。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
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 ⑵ |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
说明铝是否与水直接反应: ⑶(填“是”或“否”)铝能够与 ⑷ 溶液反应。 |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
【实验结论】①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被NaOH溶液吸收,②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 ⑸ 。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
(1)实验室若用A装置作为制取O2的发生装置,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是反应;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请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装置组合是____和____。
(3)用B装置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某种常见气体,应选用的液体药品是;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OH变质生成Na2CO3。甲同学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理由是;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已经变质。你认为所加试剂为。
丙同学欲弄明变质的固体中是否还存在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步骤 |
预计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
(2)向(1)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红 |
证明。 |
为了探究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见下图)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了气泡。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碳粉、银粉等。
黑色粉末是,无色溶液是。(写一种假设)
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试剂瓶中的无色溶液,再收集一试管气体,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此气体是,原假设。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请你参与并回答: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C和D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原因是。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___(“a”或“b”)端管口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