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 B.戊戌政变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恩格斯说:“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
A.主张通过改良资本主义实现理想社会 |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 |
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 D.当时尚未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马克思的史实中“因-果”关系不成立的一组是
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
B.《基督教的本质》---转向唯物主义思想 |
C.宣传和支持革命活动---多次遭居留国政府驱逐 |
D.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 |
甘地及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是因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能发动群众起来抵制英国的侵略②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③符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④可以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关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战期间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 |
B.甘地的非暴力理论来源于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 |
C.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开始就提出了独立的目标 |
D.甘地一共领导了三次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
1940年4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训令,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通令全国一体遵行。对该训令发布的目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国民党以法律的形式将“国父”尊称确定下来 |
B.体现出国民党人对孙中山的崇仰之情 |
C.国民政府有借此凝聚国人力量、激励抗战士气的现实考虑 |
D.国民党借此打击限制共产党抗日力量的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