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一:文献记载中国官方与台湾住民的接触,可以追溯到三国或隋代,台湾与大陆有着极其密切的历史关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资料二:文献记载中国官方与台湾住民的接触,最早的可能可追溯到三国时代,或在隋代。假设文献记载的岛屿的确指台湾,这类的接触也是偶发的、不连续的,数百年难得发生一次,在本质上不是隶属的关系。我们甚且可以说,正由于有这类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定台湾不是自古即为中国领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两段文字?
A.资料一为历史事实,资料二则是历史解释 |
B.资料一为历史解释,资料二则是历史事实 |
C.学者引用相同史料,可能获得不同的结论 |
D.两者引用相同史料,结论不同,当有一误 |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但是也有新的因素出现。有人说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的角度看,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明朝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 B.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朝廷固守重农抑商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限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保证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 )
①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
③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 )
A.物产丰富 | B.中外交流频繁 |
C.丝瓷茶等为西方所钟爱 | D.推行闭关自守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