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4—5题。
径流带 |
降水量 (毫米) |
径流深度 (毫米) |
蒸发量 (毫米) |
径流系数 (%) |
A |
<200 |
<10 |
<200 |
<10 |
B |
200~400 |
10~50 |
200~300 |
10~20 |
过渡带 |
400~800 |
50~300 |
300~400 |
20~40 |
C |
800~1600 |
300~900 |
400~700 |
40~60 |
D |
>1600 |
>900 |
>700 |
>60 |
下列四种地貌景观分别由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与表中B.C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植被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针叶林
C.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
B.居民住宅区内 |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
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
划分城市等级高低的主要依据是()
A.城市的交通通达度 |
B.城市的建筑特色 |
C.城市的服务范围和种类 |
D.城市的人均收入 |
读“台湾岛轮廓图”,回答17-19题: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 B.地形 | C.资源 | D.军事 |
图中城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A.平原地形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铁路沿线 | D.濒临大海 |
图中众多河流的河口不能发育成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径流量小 |
B.河口地形陡峭、险峻 |
C.河流短促湍急,不利航运 |
D.沿海台风频率高,不利于城市发展 |
该表材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报告,反映了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14-15题: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印度尼西亚 |
18.0 |
美国 |
13.6 |
菲律宾 |
14.4 |
澳大利亚 |
8.3 |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 B.更高的收入 |
C.更多的休闲时间 | D.更优的自然环境 |
扬州、济宁都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古代因大运河成为繁荣的商业贸易城市,但随着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后来又逐渐衰落,这表明
①古代河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毫无吸引力
③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④沿高速公路的城市轴线已完全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