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0为某水系示意图,其下游地区受洪涝威胁大,合理的治理措施有
A.对下游地区疏浚河道,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
B.跨流域调水,把该地区多余的水调入其他地区 |
C.保护上游地区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
D.对中游地区河道裁弯取直,兴修水库 |
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城镇人数(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
2000年 |
2010年 |
年增长率(%) |
2000年 |
2010年 |
增长百分点 |
|
苏南地区 |
1467 |
2288 |
4.54 |
59.6 |
70.3 |
10.7 |
苏中地区 |
636 |
917 |
3.73 |
37.7 |
56.0 |
18.3 |
苏北地区 |
983 |
1533 |
4.54 |
31.2 |
51.5 |
20.3 |
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
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 B.生物多样性增加 |
C.热岛效应增强 | D.土壤肥力提高 |
读 “中国城市人口比重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①时期 | B.②时期 | C.③时期 | D.④时期 |
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
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1991年)》资料,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完成第下题。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 |
B.环境承载力 |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
读 “中国四省出生率、死亡率、常住人口总增长率统计资料(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完成下列小题。
出生率(‰) |
死亡率(‰) |
常住人口总增长率(‰) |
|
江苏 |
9.6 |
7.O |
6.2 |
广东 |
11.8 |
4.5 |
11.7 |
江西 |
13.9 |
6.O |
7.2 |
云南 |
12.5 |
6.5 |
6.1 |
注:常住人口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A.江苏 | B.广东 | C.江西 | D.云南 |
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
A.自然增长率高 | B.出生率高 |
C.人口基数大 | D.迁入人口多 |
我国西北某省山区,有40万人因为缺水而陷入贫困,2012年省政府做出决定,于2月将该山区的居民搬迁到城镇周边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影响该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 B.科学技术 | C.消费水平 | D.开放程度 |
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教育需求 | B.政策扶持 | C.经济落后 | D.矿产枯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