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斯)
光饱和时
光照强度
(千勒克斯)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CO2/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CO2/100cm2叶.小时)
A
1
3
11
5.5
B
3
9
30
15

(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___(填“弱”或“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__。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将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跟不上___反应。
(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是___(mgCO2/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_____(mgCO2/100cm2叶·小时)。
(4)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将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250C)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 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 cm2叶·小时)
小麦
3
9
32
8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黑暗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
(3) 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_(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mg CO2/100 cm2叶·小时),
(4)研究人员发现小麦抗虫性较差,欲通过基因工程对该品种进一步改良,改良中涉及到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1
小麦
叶片
250C、9千勒克司
a
2
30℃、15千勒克司
b
3
玉米
叶片
250C、9千勒克司
c
4
30℃、15千勒克司
d

①若实验测得c≈d,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对取自五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五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结构分析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壁





√]



×
×





×
×


×

×

×




×
×
×



请据表作答:甲、乙、丙、丁、戊五种细胞中
(1)可能取自高等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2)可能取自动物,判断的依据是
(3)可能是原核细胞,判断的依据是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1% NaCl溶液(mL)
1



1% CuSO4溶液(mL)

1


1% Na2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
pH6.8缓冲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观察结果
无色
深蓝色
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的4号试管起_________作用;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加入斐林试剂后,如果要产生颜色变化,还需,1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测定的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与刺激后天数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初次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时,分泌出抗体的细胞是,抗体的作用是
(2)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产生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3)根据曲线分析,再次抗原刺激与初次抗原刺激相比,机体免疫的主要特点:①;②;③
(4)图中两次免疫反应都与浆细胞(效应B细胞)有关,而与效应T细胞无关,试问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所含的基因是否相同? 。为什么?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式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不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_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4)若往该岛屿引入一种新的物种,该物种能较好的适应岛屿的环境条件,则短时间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曲线增长,最终由于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物种的数量将达到 ________,并一段时间内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