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
取样 |
处理 |
分组 |
培养液 |
供氧情况 |
|
适宜浓度酵母菌液 |
50 mL来 |
破碎细胞(细胞器完整) |
甲| |
25 mL来 |
75 mL |
无氧 |
乙 |
25 mL |
75 mL |
通氧 |
|||
50 mL |
![]() |
丙 |
25 mL |
75 mL |
无氧 |
|
丁 |
25 mL |
75 mL |
通氧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
C.甲与丙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癌症是目前基因疗法的重点攻克对象之一。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化的基因。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P53基因异常的现象。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P53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从而为癌症的治疗又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向。对于该基因疗法,从变异的角度分析属于
A.基因突变 | B.基因重组 |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干扰过程的机理是:一种双链RNA经酶切后会形成很多小片段单链RNA,这些小片段RNA一旦与信使RNA中的同源序列互补结合,会导致mRNA失去功能,即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也就是使基因“沉默”下来。下列有关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种RNA都不可能具有专一性 |
B.双链RNA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DNA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
C.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有的核DNA相同,含有的RNA种类也相同 |
D.RNA干扰现象中,小分子RNA干扰的是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
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设为H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碱基含量情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4% |
B.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46% |
C.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8% |
D.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