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
将无毛桃植株的枝条嫁接到有毛桃植株上。无毛桃植株的基因型为AA,有毛桃植株的基因型为aa,在自交的情况下,接上去的枝条上所结种子的胚细胞的基因型是
A.Aa | B.AA和Aa | C.AA | D.AA和aa |
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损伤后发生特异性的“自噬”现象。这是由于损伤后的线粒体产生一种外膜蛋白,导致高尔基体片层结构包裹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与溶解体结合形成“自噬体酶体”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线粒体均遭“损伤”酵母菌将无法产生ATP |
B.内容物降解后形成的产物,都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外 |
C.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
D.“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
如图所示的某条多肽链中有3个甘氨酸(位于第8、20、23位)参与其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多肽至少含有N原子和O原子各30个 |
B.形成此多肽时,参与脱水缩合的氨基酸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540 |
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一个不是多肽 |
D.若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则它们构成的蛋白质分子相同 |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德两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精细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分子 |
B.生物膜中膜蛋白的成分更新与囊泡运输有关 |
C.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等,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调节自身或其他细胞功能 |
D.胞吞与胞吐过程体现了不同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 |
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
B.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
C.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
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