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池塘中的一群鱼 | B.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
C.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 D.池塘里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 |
实验研究发现K+、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构成的人工质膜。缬氨毒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如果在人工质膜中加入缬氨毒素,K+可以通过人工质膜。下列判断错误的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
B.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
C.实验证明人工质膜有选择透过性 |
D.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图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Ⅰ~Ⅴ过程,能产生ATP的是Ⅰ、Ⅲ、Ⅳ、Ⅴ |
B.物质a、b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
C.从图2分析,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X(mg/cm2•h),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Y+2X(mg/cm2•h) |
D.从图2分析,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温度维持16℃,植物不能生长 |
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来源于甲和C6H12O6,丙和丁代表不同化合物 |
B.有氧条件下,过程①、②发生在线位体基质中 |
C.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可产生大量能量 |
D.用18O标记C6H12O6,在物质丙中可检侧到18O |
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四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 |
B.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 |
C.将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