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能说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 A.其水溶液能导电 | B.极易溶于水 |
| C.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D.熔化状态下不导电 |
(CN)2、(SCN)2、(OCN)2称“类卤素”,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而其阴离子性质也相似,如:2Fe+3(SCN)2=2Fe(SCN)3,2Fe+3Cl2=2FeCl3。以此判断下列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CN)2+H2O =" HCN+HCNO" | B.(SCN)2+2Cu △ 2CuSCN |
C.(OCN)2+2NaOH = NaOCN+N aOCNO+H2O |
D.H2+(SCN)2△ 2HSCN |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
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
| A.V(NH3)=0.02mol/(L·min) | B.V(N2)=0.005mol/(L·min) |
| C.V(NH3)=0.17mol/(L·min) | D.V(H2)=0.03mol/(L·min) |
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下列变化中既有旧化学键断裂,又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
| A.酒精溶于水 | B.二氧化碳变成干冰![]() |
C.CaO作为干燥剂吸水 | D.氯化钠受热熔化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B.吸热反应一定是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
C.电能是经过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因此,属于二次能源![]() ![]() |
D.断开旧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与形成新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之差通常以热量的形式释放 |
键能是破坏1mol化学键吸收的热量或者生成1mol化学键放出的热量,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①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②NH3易液化
③F2、C1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④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
⑤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
| A.②③④ | B.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