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取了一个焦距为8cm的放大镜,先调节了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与烛焰在同一高度上。如果将放大镜放在离烛焰12cm的位置上,就会在它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   立、      的实像。要用放大镜来观察书本上的字,需要将它放在距离书本       的位置上。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BC阶段物质处于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3)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J的热量(c=2.1×103J/kg•℃,c=4.2×103J/kg•℃);
(4)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  .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的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动滑轮重
G/N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的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η

0.1
1
0.2
0.6
0.4
83.3%

0.1
2
0.2
1.1
0.4


0.2
2
0.2
1.2
0.4
83.3%

(1)第②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可能的原因是: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他调节天平时出现了图甲所示情形,他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质量和体积时的读数,则该岩石的密度为kg/m3

如图所示,为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强在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将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当水平面越光滑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若不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小车将做运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 (选填“单纯的实验”或“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沿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作用是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