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A.0.2 | B.2 | C.20 | D.200 |
如图所示,MN是一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a到b穿越这条电场线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负点电荷一定位于N点右侧 |
B.带电粒子从a到b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
C.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
D.带电粒子在a点时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
如图所示,甲、乙两水平圆盘紧靠在一块,甲圆盘为主动轮,乙靠摩擦随甲转动,接触处无相对滑动。甲圆盘与乙圆盘的半径之比为r甲∶r乙=3∶1,两圆盘和小物体m1、m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m1距O点为2r,m2距O′点为r,当甲缓慢转动起来且转速慢慢增加时( )
A.滑动前m1与m2的角速度之比ω1∶ω2=1∶3 |
B.滑动前m1与m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1∶3 |
C.随转速慢慢增加,m1先开始滑动 |
D.随转速慢慢增加,m2先开始滑动 |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两带电平行板的正中间沿与匀强电场垂直的方向射入,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当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时,它恰能穿过一电场区域而不碰到金属板上。现欲使质量为m、入射速度为v/2的粒子也能恰好穿过这一电场区域而不碰到金属板,在以下各方案中,可行的是( )
A.仅使粒子的电量减少为原来的1/4 |
B.仅使两板间所加的电压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
C.仅使两板间的距离增加到原来的2倍 |
D.仅使两极板的长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
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
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
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
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
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
.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
B.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
C.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
D.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类似,均与路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