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
| B.镁条在耐高温的密封(内含空气)容器中加热 |
|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锌粒 |
|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铁和铝 |
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括号内是所用的药品或操作),你认为可行的是( )
|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铁丝、银丝、硝酸铜溶液) |
| B.鉴别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
|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点燃) |
| D.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银粉(加入稀盐酸,洗涤,过滤) |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 B.该图示能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
| C.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 |
|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未改变 |
用下列装置进行试验(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干燥CO2 | B.收集O2 | C.验证CO2 | D.监控气体流速 |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
| A |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 B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
| C |
纯水和矿泉水 |
观察是否澄清 |
| D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
加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