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
|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 A.主张静心无为 | B.教人明辨善恶 |
| C.反对穷理格物 | D.主张知行合一 |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
|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学者冯友兰认为:“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在此否定()
| A.儒家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 |
| B.儒家对国人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 |
| C.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 |
| D.佛道思想对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影响 |
有一类文学艺术作品,“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下列作品属于这类风格的是
| A.《唐璜》 | B.《巴黎圣母院》 |
| C.《人间喜剧》 | D.《等待戈多》 |